從醫學跨入醫工的兩年多之後,我終於畢業了!
看著手中的畢業證書,想著兩年多來的努力封裝在手上的這枚紙張,心中充滿各種情緒交雜
有一種結束的釋然與不捨,也有對這張紙所帶來的「可能性」有所期待。
隔天起來,好像這段時光是一場夢
好像改變了什麼,卻也好像什麼都沒有變
班還是要值,Order還是要開,打不完的病歷也還是打不完,
心情在起伏過後終將歸於平靜 ,
而世界,仍舊運轉著。
只記得在探索這個領域的一個“為什麼”的同時,好像也慢慢得以往內探尋自己追求的事物
在探索的所謂的終點時,或許也將逐漸找到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
這篇主要想分享在嘗試醫學跨二類領域的一些心得跟想法接著也會試著整理自己碩論撰寫及口試歷程供研(🚬)究(🍷)生們參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觸碰一些醫學工程事物的想法就在心中萌芽
也在轉換工作跑道之際索性遞出了申請
(申請過程與細節可參考:醫學跨二類組研究所|推甄申請上榜心得)
而在前年某天工作中休息的空擋,偶然滑到提早出爐的榜單
一方面充滿悸動與興奮,一方面感謝自己過往一直以來的努力,更多的是未知的膽怯
接下來,我就像進到完全不同的世界闖蕩的異界人士,開啟了這段精彩的學習歷程
想描述一下自己在這段期間獲得的幾項比較不一樣的改變與沒有改變的地方:
改變其一 破除先入為主思考模式
自己第一學期時常覺得自己對於同一主題所理解的運作模式,關注的問題面向,甚至報告的方式好像跟多數的同學有些格格不入
這或許也是剛從一個領域步入另外一個領域可能出現的心理矛盾吧,我想
其實這個我自己也沒有想過的問題,著實困擾了我一段時間
後來仔細想想畢竟每個領域每個人的經歷本質就不同,存在觀點上的差異是相當合理
於是,第二學期開始,我盡可能不要一開始就從自己習慣的領域先入為主切入一個問題
而是多聽聽不同面向的想法後,再跟心中的想法進行比較,而更能發現「問題點」為何
例如為什麼會對這個題目感到疑惑?是其中奠基的觀點跟熟悉的生理的運作模式有所差異嗎?咦原來量化擾流對血管造成的剪力是可以這樣被量化的?
心中會有很多思考的碰撞,在矛盾上也就逐漸消退,而不會對自己產生過多困擾
我也慢慢察覺自己的思考模式貌似有正在改變,這也幫助我在許多團隊合作中可以找到真正需要探討的地方或者提出不同觀點的討論
也更了解身為一個醫師於醫工領域的價值,除了擔任臨床上應用或諮詢的角色外
了解雙方需求,作為領域間溝通的橋樑,也是很相當重要的核心價值。
改變其二 開始擁有不同領域的交流
在進入醫學系甚至醫院之後,或許是較為半封閉的緣故
在工作場合或朋友的交談中,其實也參雜許多專業性討論或術語
比較少有機會直接去接觸到各式各樣領域的人
直到修課的過程逐漸跟整學期的課程同一組共患難(?)一起完成專利法規的報告
以及跟實驗室的好夥伴們一起參加比賽進行Code實作或者討論專題
代表參加學術討論、商業模式、成果報告等不同形式的報告
自己才慢慢體會不同領域間的交流方式、思考模式與針對同樣一個問題的提問與切入的面相,都有那麼看似細微實質卻顯著的差異
在這樣的交流中也讓我再次感覺嘗試不同領域的對話是充滿火花而且必要的
當然也會有意見相左而需要深入討論達到共識之處
能擁有機會看看別人眼中視角的機會,也著實讓自己所看所想能延伸至更廣的維度。
改變其三 終於不再對一堆符號感到眼花
自大二沒有微積分之後,好像就不曾再認真算過數學了
有時候雖會看到充滿公式的文章,總是沒辦法好好靜下心地「了解」這些符號或算式所代表的意義,而是選擇囫圇吞棗的瞥過
因著必修的醫用數學,才又開始接觸到數學
雖然相對於純二類的領域,這門課是較為基礎的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或傅立葉的概念應用
在這段與數字跟符號為伍的時光,除了重溫高中計算機率與排列組合的時光寫了非常多的算式外
也終於讓我在看到兩串積分或一堆符號的式子,不會立刻煩躁或眼花撩亂
而得以靜下來好好嘗試理解,想花時間去看看那是什麼
這種暫時從現實中抽離投身數字海中專心面對解決問題的感覺,是久久不曾再想起的
若真的真的想破腦卻無法可企及,那就...
考慮先做做其他事情再回來思考,有時候會有靈光乍現的驚喜,不然就...考慮先放旁邊(誤
沒有改變其一 重新獲得學生身份,真的很好。
所謂失去才懂得珍惜(?)
在單純作為一個學生的時候,總因各種考試與報告或很渺小但當下覺得很重要的事情所煩躁
在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深深覺得學生時代真的相對單純
這次再度拿到學生證的當下很是感動,畢竟費了一番功夫(汗
縱使需要來回奔波工作與上課的地方,每每進校園上課也會覺得活力了起來
在有鐘聲伴隨的作息裡生活、思考著未來,其實挺舒服的(當然有考試或報告的時候例外XD
而能夠有一段恣意學習提問且不用害怕犯錯的時光,也是幸福的
畢竟在醫療職場上,即使處在超負荷的疲累且高壓環境,也不被允許有一丁點的錯誤或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身份真的有不少資源像是比賽、獎學金、優惠(誤
(方才懂得為何大家總說要好好珍惜學生時光
沒有改變其二 兩頭燒依舊讓人崩潰,但你仍然可以完成!
從大學讀書階段到實習甚至PGY的時候,我也是一邊讀書工作,一邊進行實驗
每每在以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時候,好像反而會激發潛能般的效率極高卯起來設定好時間表,
在咬牙中還是順利的完成了。
沒想到研究所一邊工作一邊上課,疲累程度依然不遑多讓
除了要有非常支持自己去做這件事情的工作環境,在不影響本務情況下維持工作品質
還需要儘可能縝密的考慮到各種細節,像是畢業規定,必選修修課安排規劃,有無額外證明或事項需要備妥
以及花費大量時間準備上課報告、應付考試、搜集文獻資料、計畫書、IRB...
更不用說回醫院後在R1的水深火熱拼死拼活趕出來的碩論...(真的不要輕易嘗試....😣
在值班、病歷、報告、海報夾雜之中趕死線尤其是後面拼碩論這段真的發現
人在面臨壓力之際,真的...潛能無限(?)
走著走著回頭發現,在偶爾乃至經常的抱怨、厭世或沮喪中
也伴隨著突然閃現的成就感,就在一直遊走在瀕臨崩潰的邊緣上挺了過來
也還是順利的完成了,以為不可能的事情。
---------------------------------------
兩年多的日子其實一轉眼就過了
尤其是重回醫院工作後,時間跟彈性大幅被壓縮之下,體感覺得時間飛逝的更加快速
一路上總為眾多不確定性感到困惑,轉換環境的適應與沈重的負荷讓自己總是疲憊
對於仍能順利安抵現在此時此刻,實在感到非常幸運。
過程中得到家人、老師及身邊的朋友夥伴非常非常多的幫助,實在無以一一表達感謝
缺了任何一個重要的要件,我都沒有辦法順利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這篇僅此記錄下這些時日的一些體悟與成長
還有那些用睡眠與幾乎所有的下班時間所換來的努力痕跡
期許在未來遇到挫折時,能想起這段勇往直前朝著不可能的地方邁進的勇氣
以及享受在不同領域摸索前進的同時,慢慢描繪屬於自己未來輪廓的自由。
留言
張貼留言